2010年8月5日 21:06
day5--我最愛的一本書--20100805
要從這輩子裡看過的書挑出一本自己最喜愛的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若要問我喜歡哪一類的,大概除了手工藝類、健康資訊類的工具書以外,最常看的就是和心靈成長有關的,尤其是面對生死課題之際。
不知為何這類的書會如此吸引我,有句話說,「只有面對死亡,你才知道自己是否曾經活過」,以人性而言,中國更有一句話說得更白,就是「不見棺材不掉淚」,而在人世上,有些事情是別人很難告訴你答案的,例如:我在這世界存在的意義?我真的想要的是什麼?什麼才是最重要的?最近幾年出版的書裡,有一個人活出一個我覺得還蠻值得學習的樣貌,他--就是蘭迪.鮑許。
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本「最後的演講」,第一次注意到它,是在誠品信義店二樓的牆上影片裡,畫面出現一位講者,正在講台上做伏地挺身,後來他的妻子上台和他相擁,台下很多人都哭了.....這影片引起我的好奇...我並沒有當場買下它,後來才在網路訂購下單。
影片連結在此: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過去看
相關的介紹在網路上有很多資料,在這裡我就不贅述了,這本書讓我覺得感動的地方是,多少人面對死亡能夠如此從容?而且他沒有忘記身為一位父親的責任,留下可供學習的人生範本給子女。
看到他的故事,也讓我想起花蓮家鄉對門的鄰居阿姨,她已是骨癌末期,發現時醫生研判她只能活6個月,當我們得知消息都很震驚,但阿姨卻表現得和她以往一樣開朗,當我跟她聊到她的病痛時,都忍不住抱著她哭了,她卻反過來安慰我,我看到她的眼神除了病痛的疲累,看不到任何一絲其他情緒,老媽說當聽到阿姨唱卡拉ok時,就是她最痛的時候,但她不是選擇哭泣,或是到處抱怨,而是開心的唱歌,每天照樣一大早起床澆花,現在一年多過去了,阿姨仍堅強的活著。
反觀自己,在面對問題的時候,是否能有足夠堅強的信念去打垮它呢?有什麼問題會大過面對死亡?
這本書另一個很棒的座右銘是:阻礙在我們面前的磚牆目的並不是要把我們排除在外,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有多想要一件東西。其實書裡的重點不是告訴大家怎麼實現夢想,而是你怎麼過自己的人生?有幾個建議我覺得不錯的節錄如下:
1、大膽做夢:我們現在生活周遭的一切都是當初某個愛做夢的人後來發明出來的,不然我們現在也不會有電燈、手機、飛機這些很重要的東西。
2、別抱怨,再努力一點就好:把時間花在抱怨上,並無助於我們達成目標,而且重點是:抱怨也不會比較快樂(這是真的,通常只會越說越氣)
3、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想法:有時減少這些多餘的猜測,會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效率大大提昇。
4、找出每個人最好的一面:這句話對人際關係有著很大的幫助
5、注意他們的行為,別管他們說的話:無論別人說什麼,看他們是否言行一致。
6、表達感激:你接受了別人什麼樣的恩惠,就把同樣的恩惠散播給其他人
7、絕不放棄
8、開口問就是了:想要什麼東西,開口問就是了
----------
回應:
這本我也超喜歡看的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大家都是一樣,有太多好選擇呀~